■ 1996,剛好。

那年,就那麼剛好多「剛好」,我的生命改變了。
剛好是高中畢業暑假,大學聯考完,百無聊賴的時候。
我剛好在《中國時報》的副刊看到了林賢修的『看見同性戀』專欄,
因而驚覺了某些事情...
也剛好那年,台灣第一本同志雜誌『熱愛』大張旗鼓的出版了,


我在金石堂書店看到了它...(故意走過了五次才敢買)
也剛好,為了應付讀書時的無聊,我打開收音機卻剛好聽見了喀飛前輩的『台北同話』,
某些自我認同 (與疑惑) 產生了...
而也剛好,我在廣播中聽到了莊祖宜 & Two Fish的《她們》這首歌。

 

■ 1994, 她們。


1994年發生了一件震撼台灣社會的事件:兩個北一女資優班學生,在宜蘭的小旅館裡自殺了。
她們的遺書寫著:「......當人是很辛苦的......社會生存的本質不適合我們...
...我們的生命是如此微不足道...」
這個疑似殉情的事件,震撼了當時的人。
(僅僅16年前的台灣社會,仍比現在純樸許多。
當時的人們不若現在,整天生活暴露在狗血聳動的新聞轟炸之下)

■ 1996,《她們》


一個師大畢業的女生,出了一張《愛情未成年》的專輯,
裡面一首叫《她們》的歌,唱了北一女學生的這個故事...

第八節課的操場 跑道有點燙 夕陽把她們的影子拖得好長 
她們習慣了這樣 陪伴著對方 所有心裡的祕密都不必隱藏 
有一天的下課後 她們搭火車南下 在陌生的旅館 結束了對方 
三天後的大清早 她們出現在報紙上 全世界都在問 怎麼會這樣
...

聲音清柔幽輓、有點哀傷,
讀著第三遍的《孽子》,我有與她們相同的困惑...於是,年少的我聽了泛淚。

(我還有買CD,想試聽的可以跟我借)

(KKBOX上可搜尋,在此不轉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R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