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橘子

昨天買東西時在電視上看到「橘子工坊」的廣告,用的標語是「恨化學的橘子工坊」。

首先我覺得用「恨」這種負面字眼當slogan不是很妥,不過廣告不是我要探討的對象,所以就此帶過。我注意到的是「化學」這二個字……

二十一世紀開始,人們"樂活"意識抬頭,很多東西打著「天然」、「有機」、「無化學」,
但其實大部分人都懵懂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反正好像有這樣寫的東西就比較好,任由廣告的催眠起舞。而「化學」這個詞,好像就變成「有毒」的代名詞。

究竟什麼是「化學」呢?

就字面上意思,化學就是「物質變化的學問」,專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其研究的對象,通常會牽涉到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而物質變化所用到的方法,就稱為「化學方法」,舉凡:融化、溶解、加熱、汽化、凝固、燃燒、蒸餾、電解、中和…通通都是化學方法。

從以上的定義,可以發現,現代人的生活根本脫離不了化學!甚至可以說,在「化學」這個詞發明以前,人們就懂得使用化學了!比如製作肥皂、蒸餾烈酒、燒柴製碳。

也許有人會覺得說,肥皂、烈酒、木炭,這些基本上都沒有劇烈改變物質的特性,比較「不毒」,所以可以接受。那,要怎樣的程度才算「劇烈」改變物質的性質呢?覺得肥皂太咬手,於是加入椰脂。覺得椰脂臭了點,於是加入香精油。加入香精油之後,肥皂太軟,於是加入黏土。加入黏土後覺得顏色不漂亮,於是加入花青……於是,一連串的物質加工形成了!最後,人們得到一個改良後的「不天然」肥皂!

可是,這個肥皂是在什麼階段開始,會叫做「不天然」呢?過程中放的每個東西都是來自天然的啊,不是從動植物中粹取,就是從礦物中冶煉出來的。是什麼時候開始一發不可收拾、走火入魔的呢??

人們以前使用化學方法,是為了改善生活。現代人使用化學方法,還是為了改善生活。即使是「純天然的成分」也需要提煉,除非只是把葉子磨碎攪一攪就使用,不然就會應用到化學。

化學,只是一種方法、一種改變物質特性來符合人們需要的手段,不是罪惡。我們該思考的是,這種無止盡想要改變物質自然狀態來滿足自身慾望的一切行動出發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R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