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斷背山》裡我看見了「壓抑」,而這正是我認為導演李安這次處理得淋漓盡致的地方。

  此片在一開始就用著緩慢的步調拉景,一拉便是20年,讓我感覺恍如看了一步三小時的長片。李安的東西有著一貫的慢調,年少輕狂時觀賞過不少,但總令人按耐不住。這部片的成功元素很多,即使頗受好評也得了金球,仍希望親自看看這些元素。

  ◆劇本/原著

  由於沒看過原著,無法分辨設定是來自於哪裡。本片中有許多關於時代的設定,可以說是原著及電影成功的必要元素。兩個男人的感情開始於1963年,那時尚未發生石牆事件,美國的同志還是處
於不可見的狀態,沒有網路、大量雜誌、彩色電視。兩個男人勢必以封閉的方式發展戀情。

  從劇中的角色打扮、背景布置,工作由人工開始機械化,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時代變化,也同時襯托出主角感情的凝滯感。機械化暗示牛仔的沒落,牛仔的沒落暗示兩人的命運必定改變。

  ◆演出者/主角

  兩位主角的演技個人十分欣賞,寡言、剛直等鄉野性格一開始就表現得令人印象深刻:高興也打架、不高興也打架-還記得曾經年少未馴的自己曾經歷的階段。不過在那個環境下,兩位一直保持著這樣的人格結構,像是談著一場永不衰變的愛。

  其中 Jack 年輕的時候很帥,像個美男子,眼神總是猶疑不定,似乎是在試探著其他同類的存在。這樣的一雙眼睛,剛好也詮釋了 Jack 的角色-渴望愛也渴望被愛、在飄盪中尋找安定-即使飄到墨西哥找男妓,始終還是無法忘記斷背山。

  另一個角色 Ennis 則是越老相越有味道,他的雙眼像是一對寶石,散發著堅定而燦爛的光。這雙眼睛也成功傳達 Ennis 的性格-以不變應萬變,工作、家庭、婚姻、愛,看似別無所求,其實要的就是最簡單的。兩次在 Jack 懷中因即將分離而又哭又怒的戲,是以往很少見的同志角色有的-以往同志劇容易將角色塑造為「過度能忍」的程度,要不是不掉淚,不然就是哭得死去活來,少了剛柔並濟的感覺。

  有一場 Ennis 難過到在路邊哽噎到嘔吐的安排,也是夠寫實了。

  ◆壓抑/主題

  我在這部片看到的主題是壓抑的情感。當然這會是諸多愛情片會做的安排,如果感情得來太易,就少了價值感,不易引起共鳴。可以壓抑的原因很多,同志愛是其中一種,要如何才能讓這種壓抑,讓觀眾讀到?導演在這裡採用單純化的方式,跟片中環境背景、時代背景造成符合的調性-如同《美國天使》《石牆》等劇,採用強烈的色調、尖銳的議題、大量的歧視來配合大都市的背景。

  《斷背山》裡面絕對有提到歧視,不然兩位主角也不會愛得這麼辛苦。不過,從頭到尾,只有在第二天出現「You know I am not queer.」這一句有提到同性戀,之後再也沒有。用演的來呈現-一對同志慘死的口述、旁人有意無意的諷刺-這使得歧視用更確切的方式表現出來,它的確本來就是無聲的。被歧視的主體(同性戀)不能被討論,歧視就埋藏在更深的地方。

  這些靜默,使得沒有出現太多同志片具有的衝突:沒有出櫃、沒有暴動、沒有遊行、沒有AIDS、沒有政治鬥爭、沒有社會運動。只是兩個人彼此結了婚,各奔東西後,又再重逢。就跟看家庭劇一樣,觀眾不需掙扎就可以接受整部戲。

  整部劇不斷重複類似的意象:見面、分離、又見面、又分離。每一次見面,兩人都略有改變。每一次分離,兩人就不免靜默。每一次靜默,就強化一次壓抑的情緒,觀眾也可同時接收到這樣的情感。這便是我在本片中看到最強烈,也處理得最好的情緒了。


----
剛看完就寫,有點消化不良。請多包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Ryu 的頭像
    StevenRyu

    慾嬌龍の感官標本室

    StevenR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